当前位置: 首页 > 法院文化 > 法官文苑
暧暧内含光—致敬邓稼先先生和我身边的你们
分享到:
  发布时间:2019-12-14 12:35:25 打印 字号: | |

暧暧内含光—致敬邓稼先先生和我身边的你们

综合办公室副主任 丁扬

他就像古城清早的阳光,明亮而不刺眼,温暖着他所照耀的地方;他就像关中绵延的秦岭,伟岸而不张扬,养育着山脚下的家家户户。隔着几十年的时光,我们依然能触摸到他的脉搏,西去两千里,我们依然能看到他生命的延续。没错,这段话所赞誉的正是我今天所要讲述的人生的榜样:邓稼先。

邓老传奇的一生我想用几张图来带大家领略。1948年,短暂的北大助教生涯结束,邓稼先远赴重洋,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就读物理系。从入学的1948年10月算起,到获得博士学位的1950年8月,他在普渡大学的学习和研究时间只有22个月。1950年8月20日,他获得博士学位,这一年,他26岁,人称“娃娃博士”。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“娃娃博士”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,就登上了回国的轮船。东方,有他的父母和爱人;东方,还有一个崭新的中国。
同年10月,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。此后的8年间,他进行了中国原子弹理论的研究。从此,邓稼先的名字从公开出版物上消失了,群众性场合再也看不见他的身影,许多亲朋好友都无从寻觅他的踪迹,连他的妻子也不清楚其具体去向,一切只因为他在34岁那年接受了一项异常重要的任务。那些年,邓稼先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,在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留下身影,直到神州升起第一朵蘑菇云,全国为之欢欣雀跃。等他再次回来的时候,他已经是一个直肠癌晚期的病人,61岁。1986年,国内公开报道了“两弹元勋”邓稼先的名字。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,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。邓老的一生如果是一首诗,我想那应该是:未收天子河湟地,不拟回头望故乡,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。他的一生是有方向、有意识地前进的,没有彷徨,没有矛盾,没有退缩,没有索取。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,默默人间美丽,静静岁月流传,默默绽放荒野,静静安详天边。
如果邓老还在,他今年是95岁,我想对他说,这盛世如你所愿,山河锦绣,国泰民安。在年轻的战场上,成长起来的80后,90后在您的榜样力量感染下,一样的有担当,有责任感。而我,就是其中一员。
我从2005年进入开发区法院工作,成为一名司法行政工作者,隶属于办公室!办公室部门主要要协助院领导处理政务,组织安排机关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;处理机要文电;负责本院机关的财务、房产、固定资产、交通装备等的管理及执法办案的后勤保障。这是一支平凡不平庸的队伍,不在一线,却为一线服务,积极扮演着保障“大管家”的角色。
工作十余载,我蓦然发现,这只队伍内含之光不正是我所追求和学习的邓稼先精神吗?事了拂身去,深藏功与名!
从持续打造“智慧法院”,到建设“一站式”法律服务中心,从食堂管理到会务保障,从环境绿化到物业管理,从新闻宣传到年会活动……司法行政工作事无巨细,都要精心安排,合理规划,而我们的司法行政工作者一直在为之默默努力奋斗。定期对公车逐辆检查,及时修理,排除隐患,防止车辆带病上路,让干警们坐得舒适、出入平安,是我们的追求;上楼的时候,保洁人员一声细心的提醒“慢一点,别跑。刚拖完地,小心滑倒”。让干警在繁琐的工作中感受阵阵暖意,是我们的初衷;财务人员对各项财务数据不厌其烦地核对核对再核对,虽然经验程序已经烂熟于心,但每次面对财务数据,依然耐心严谨、细致入微,不出任何差错是我们的目标;筹备年会演出,庆典活动,点燃全院的热情,让全院干警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走得更近,是我们的愿景………当然,这些只是行政人忙碌日常中几个小小的缩影,法院每一位干警的勤恳工作都在做着加法,司法行政人的工作则是将每一个“加号”聚拢起来,以乘法的效应为司法事业作贡献。

如果说邓稼先先生是远方的光芒,那么我身边的司法行政人就是指路的星火!一行胜千言,我愿与你们一起,为开发区法院的未来,做冬日的阳光,温暖而不刺眼;做入夜的细雨,润物而细无声!


责任编辑:南通经开区法院管理员